分類
隨堂筆記

禪修引導24-6:四念住結合四法印的練習

首先我們先用一分鐘以九節風來調整動機及收攝散亂的心。接著再以四無量心的平等捨來做幾分鐘的觀修。

如果每天都能以「四念住」訓練一下自己的心是相當重要的,這個練習是最根本的部分。在修「九住心」之前必須好好練習「四念住」,這是前面的基礎。因為所有的法都含括在「四念住」中,不要太狹獈去思惟這個練習。我們說心的自性是光明,那麼佛法存續在心相續中嗎,這個可以好好想想。我們會說煩惱為客塵,就是說煩惱是可以消除,不斷不斷改變的,不是永久存在的。我們很難分別「心」和「煩惱」這兩者,「心」和「心所」如果混淆,就很難作出分辨。我們內道徒常會說「見」和「行」;見就是緣起見,行就是無害行。什麼是「緣起」,有分總和別,有因果的緣起和觀待的緣起;行可以從「四念住」開始練習。

以「四念住」配合「四法印」作觀想練習

  • 「身念住」配合「諸行無常」觀想。去思惟從嬰兒時期至今有什麼差別,或是一段時期前的自己和現在的自己有什麼不一樣。會發現粗的部分或許觀察得到,但是細的部分是無法看得出來。這個部分就要透過思惟輔助來做到。
  • 「受念住」配合「有漏皆苦」觀想。我們的身體上有各種苦,但通常需要比較大的事件發生時,我們才會察覺到那個辛苦,不然會覺得其實還滿好。可以由身體一側的腳慢慢到頭頂,再到另一側,每個部位有什麼細微的變化,體溫等等的都可以去試著感受。
  • 「心念住」配合「諸法無我」觀想。平時不斷向外尋思的就是我們自己的心。以馬車為例,去觀察它,馬車有各種零件,由輪子等等的部分所構成,那麼哪個部分才是馬車呢?再觀察自身,「我」藉由頭、身軀、手、腳、心等等所構成,那麼哪個部分才是「我」呢,試著去觀想一下。有沒有發覺找不到,「找不到」的這個感覺也很重要。平時我們在學四部宗義時也要這樣去練習,先練習思惟粗的部分,然後細節再一點一點加上去。
  • 「法念住」配合「涅槃寂靜」觀想。此階段的練習可以分成基、道、果三個部分來思惟。此處和之前練習的方法不同,此時的「法」指的是自己的身體,所以我們這時候要練習思惟自己將死時的種種。基位時,這個階段是死亡;但是在道位,是進入下一個修持的階段。往生時,再怎麼有錢、有名利也無法帶走,親友也無法相伴,王者與乞丐同等,只有自己修持過的佛法能幫助自己。死期不定、死法無法選擇、一定會死……,這樣去思惟,可以對治自己不立刻起修,推拖懈怠的惰心。

「九住心」第一堂的練習

「九住心」是共外道的修持,外道甚至可以修到無色界的禪定,他們以為這就是解脫。內道不共的修持是以此來除苦得到真正的安樂,更進一步就是為了消除煩惱障和所知障。色界和無色界的修持也可以用順、逆次第來做到,也可以此二合併修持。色界分為「四禪天」:初靜慮,第二靜慮,第三靜慮,第四靜慮;無色界分為「四空處」:空無邊處、識無邊處、無所有邊處、非想非非想處。那麼修到無色界有什麼好處呢,能壓伏凡夫的煩惱(暫時壓伏,非斷煩惱種子),令身心極輕安自在,所以古時印度的外道徒修到這個境界時,會以為自己已經解脫了。修到這個境界不需要再依賴食物和外在必需品,那要怎麼維生呢?依據佛經所說可以依賴心而存續,以空性為食則是最高的境界。外道徒修到無色界的果時,以為是究竟解脫,但是當透由神通力再次見到自己曾貪愛或是怨憎的對境時,貪、嗔一生起,就再次下墮,故而更加不相信有解脫這件事,進而毀謗。這樣的邪見,後由佛世尊一一破斥,並安立正確修行之道。

2020/11/11 米拉師姐隨堂筆記

發佈留言

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。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