分類
隨堂筆記

禪修引導24-11:九住心階段要點(下)

九住心唐卡

[接續上回講到「九住心」第六個階段]

  • 「寂靜」:此時已成辦「正知力」,不再忘失所緣境。有時所緣境不會特別明顯,但也不是昏沈的狀態。
  • 「最極寂靜」:此時最細的障礙現起,也需要正知力,在一開始就要好好發願,將前行修好。正行時無需太專注於心是否忘失所緣境。許多法本提到,此階段就如同十八歲的少年,有自律了,不需要特別去教育、去督促。
  • 「專注一趣」:無間運轉作意開始,所思即成為所做。
  • 「等持」:無功用運轉作意。自然任運而成。但安止尚未成辦。

請思惟以下問題:

「九住心」是在安止的方便上安立其名。到了「等持」時,已成辦善品的隨心所欲了嗎,即對於所有善行都能任運專注了嗎?還不行。

安止的定義和條件:隨心所欲。以凡夫來說,指身和心的隨心所欲。心要達到隨心所欲要成辦心清淨,身要成辦身清淨。那麼在「等持」的階段,都要達到身清淨和心清淨嗎?兩者是同時達到嗎?在「等持」時,還無法成辦身清淨和心清淨,因此還達不到對善行的隨心所欲。身清淨和心清淨是互為因果,「九住心」即使修完,也還無法成辦安止。真正達成安止時,可以在水上走、天上飛,但是在「等持」的階段還無法做到。成辦安止後,輪迴的障礙已暫時壓伏,但尚未根除,於是神通遊走虛空時,若遇見令己生貪或生嗔的對境,又會起煩惱再次流轉輪迴。

大、小乘做任何事都是看動機;如同我們在前一晚入睡前先設定好鬧鐘,因為已經預定了隔天要做的事。

許多法本中會提到達到「身清淨」的狀態,如同將全部的頭髮剃掉的當下,那種輕安自在的感覺。

九住心各階段的差異

  • 「內住」和「續住」的差別在哪裡?是能夠明𥇦安住在所緣境的時間長短的差別。此二階段在四種作意中是「力勵專注,運轉作意」,那麼在「最極寂靜」時是「有間運轉作意」,因為此時還會斷斷續續;那「內住」和「續住」難道就沒有這個問題嗎?也有,但是更大的問題是因為很難專注,斷掉的時間太多了,所以此時最先要處理的是專注在所緣境的問題。「安住」時,外散的心更容易收攝,能專注在所緣境的時間更長了,於是「力勵專注,運轉作意」持續加強,再加上「有間運轉作意」。
  • 「續住」和「安住」的差別就在,後者也會散亂,但是散亂的心更容易收攝回來。
  • 「安住」和「近住」的差別,有無成辦憶念力。「近住」已不會忘失所緣境,已成辦憶念力。「近住」開始,粗分的昏沈障礙已對治。
  • 「近住」和「調順」的差別,在於昏沈的粗細。為了對治在「調順」時生起的細的昏沈,所以需要生起「正知力」。
  • 「調順」和「寂靜」,兩者都有細的昏沈,但是前者要特別注意;後者還是會受影響,但不需要特別注意。
  • 「寂靜」和「最極寂靜」 的差別,已不再受細的昏沈的影響。**細的昏沈最大的過患是,所緣境雖然不會不清楚,卻也無法令修持有進展。法本中提到,修止時,如果和破戒的人見面或是吃了破戒的人給的食物,會產生細的昏沈的障礙。
  • 「專注一趣」時,已達到「無間運轉作意」,能專注所緣境不會再有偶爾間斷的情形。
  • 「等持」時,已達到「無功用運轉作意」。確殿仁波切有舉例,提到在修度母時能很順利的修持不間斷,完全不受任何影響,。

公案:

以前下密院有一位安多來的修行人,到一處去修行時,雖然已經能達到「最極寂靜」的境界,但是因為受用了某些持戒不淨的人給的食物,使得修持一直無法再進展。當時他已經有一個能力,能預知隔天會有誰來訪,但還是無法避免這種情形。於是將自己修持的成果報告尊者,被告知最細的昏沈尚未斷除,還沒成辦修止。

「九住心」圖中的房子有三層,代表欲界、色界、無色界,僧人代表修行人(在家人亦可);手中的工具,鐵鈎代表正知力,套索代表正念力;河和橋代表心無處不散亂,無法安住;大象表心,猴子表掉舉;幾個愈來愈小的火堆代表六力;路有四個彎代表四作意;大象和猴子身上的黑色表示尚未調伏對治的心;兔子代表細的昏沈;鏡子、海螺、鼓、桃子等等代表五欲;在桃子樹上吃水果的猴子代表修善品,以修止來說,此時累積資糧的善行也是一種障礙;最上面階段修行人的手持劍,代表安止已成辦,要開始修「聖觀」,目的要斷除根本礙障。

聖觀需要觀察修,那麼觀察修一定是聖觀嗎?不一定,宗大師在《廣論》中抉擇出來,除了安止,餘皆為觀察修。例如:觀修無常、輪迴苦、業果法則等等各種法義上的分析、抉擇,都是觀察修所攝內涵。賈曹傑大師在注釋《釋量論》的論著——《釋量論疏:闡明解脫道》中提到,須先成辧止修,才能進入資糧道。(顯宗論述)

2020/01/20 米拉師姐隨堂筆記

發佈留言

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。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