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天是導師世尊成道七七四十九天之後,初轉法輪很殊勝的日子。初轉法輪講了「苦、集、滅、道」四諦的內涵,也可以說「十二緣起」、「十二行相」,說法的地點在印度的瓦拉納西(鹿野苑),當機眾是阿若憍陳如等五比丘(以宗義來說,是毗婆沙宗和經部宗的內涵)。二轉法輪在靈鷲山,講了《般若經》,是中觀的內涵。三轉法輪講了無常、常和空性的內涵,一切的有法為「依他起」、空性為一切的法性;而一切的法性攝入到「圓成實」;常就是虛空,這個內涵又攝入到「遍計執」。佛陀在四轉法輪時講到密法,較為密秘的進行,弟子則是個別傳法。
由顯入密的脈絡關聯
顯教主要講菩提心和空正見,是希望在成辦佛果位時,成辦法身佛和色身佛。我們常常會覺得顯和密有些地方似乎不太一樣,其實也不是的。顯宗總的包括在五部大論,最後的目的是為了達到密法。一切的有情要成佛,必須在最後將最細的氣和最細的心成辦佛的色身和法身。在顯宗時這個部分沒有分得這麼細,只有分成「心」和「心所」;但是到密法時,會區分得很詳細。格魯的一位大師長——阿估協拉蔣千,在《密集金剛》圓滿次第的釋論中提到,五部大論的學習是為了最後要深入到密法的部分,就會用到空性。但是空性的內涵,顯和密有差別,只有在密法的階段才能夠解決這個問題。境的空性(境光明)和有境的空性(識光明),顯宗並沒有提到太多關於有境的空性,密法時才會詳細說明,也就是依空樂和合而修,成辦識光明的究竟。
佛陀在初轉法輪時,其實已經奠定了修持密法的因。何以說,無上密的修持主要以何而修呢?以氣、脈、明點修持,這三者是主要的條件。在初轉法輪時,講到了「十戒」,以別解脫戒來說,可以說從「五戒」開始。我們說入佛門從皈依開始,皈依後不論有沒有受戒,成為佛弟子後,「十戒」是主要的戒,此時,白菩提不可以亂用。「五戒」再嚴一些,沙彌戒更嚴,比丘戒再嚴,密戒最嚴,必須保護白菩提直到修持密法。平時在我們生病身體有狀況時,白菩提會洩出。圓滿次第時,會以順次第和逆次第用白菩提來修持,所以在此之前保護白菩提很重要的!
那麼五部大論,以緣起的角度來說,會說是中觀宗的緣起,以般若的理路,修六度能夠成辦什麼樣的結果;之後再加上「量」的部分。在修持的過程中,開遮怎麼取捨,依的就是「戒」的內涵。就比如先設定一個目的地,其中路線怎麼安排,速度怎麼調整,都是需要取捨。顯宗在二轉法輪時,從毗婆沙宗、經部宗、中觀自續派和中觀應成派,層層深入。密法四續部中,事部的灌頂來說,只有瓶水灌頂和寶冠灌頂,行部的程序再多一些,瑜伽部更多,無上瑜伽的程序則最為繁多,因為必須謹慎,所以設限的細節最多。
四部密續轉貪為道的程度差異
那麼怎麼轉煩惱為道用,密法四續又各自有差別;所生的貪有多大,能生的空性就有多強。比如,眼識對到貪的對境時,因貪而生起樂,把這個樂導到修持上來運用,就有大功用了。事部的樂就是這樣把這個貪生起的樂再轉為空;行部的樂更上一層,此時貪生起的樂,能使人開心的笑了,這個樂的力量相較事部又再強一些。瑜伽部的樂,如同觸摸到貪的對境時,比相視而笑的樂受更大;無上瑜伽的樂,最為強大。那麼利用貪所生的樂,轉成空性來修,要如何轉呢?我們在專注時的力量是很大的,平時的力量很薄弱,但是當專注在一件事時就完全不一樣了。這就是前面所說「有境的空」,把這個力量強大的樂和空合在一起修,使白菩提移動。持戒的行者尚不能使白菩提移動進到佛母的子宮中,而是誦「呸」字,觀想白菩提的移動。到了圓滿次第時,能控制最細的氣,令白菩提移動,此時需要透過佛母雙修來做到。佛母也有程度上的差別,《上師薈供》偈頌中有提到「境生咒生俱生使者眾」,佛母最差也要有生起次第的程度,最高可以有幻身的能力,這樣修持起來會很快。如果不是比丘的身分,雙修的對境就沒有什麼限制;如果是比丘,在圓滿心遠離之前,都不能進行真正的雙修。佛母分為兩種,有實際的,也有觀想的,在達到心遠離圓滿之前,只能以觀想方式來行雙修;心遠離圓滿之後,就可以用真正的佛母修持雙修。怎麼樣才算是符合可以雙修的條件,內和外的條件都必須具備。外條件來說,行者若能眼睛一眨,使果樹上的果實掉落,再眨,令地上的果實全部都接回果樹上;內的條件就是可以控制白菩提於臍輪。
無上密續的氣脈明點修持
無上密在氣、脈、明點的運用上,說明得很詳細。身體各部位的脈數有多少,心也會分為粗、細、更細等等。脈主要是三個,中脈、左脈、右脈。這在一般的醫學、科學是看不出來的。凡夫在貪愛時所得到的樂,只是稍微觸及到中脈一下子,這和在心遠離圓滿時,已經打通中脈的樂,是遠遠無法比擬的。在心遠離圓滿階段,體內的五遍行氣都要收攝回來,要完整收攝五遍行氣需要更大的樂,所以會需要雙修時產生的大樂。平時的氣位於身體各部位,力量是分散開的,當滙集所有體內各脈裡的氣,集中收攝到心間時,就好像所有支流的水,合流到一個渠道中,力量會變得非常強。這時自然會推動心間最細的氣的移動,這也是我們自上一世到這一世時,最初形成的部分,這些內涵是在顯宗時宗全沒有提到的。這也是無上密階段修持的重點,一般的空和一般的樂是無法做到的。
所以從三主要道開始,顯宗先提到境光明(境的空性),先從粗分的開始認識,粗分的沒有處理,無法進到細分的部分。我們無始以來一直在追求一切事物所顯現的部分,宗全不認識事物真正存在的方式是什麼。所以不理解中觀所說的一切法為「假名安立而有」、「唯施設而有」;不觀察時似乎存在著那樣一個東西,但是去細找時又找不出具體的事物。因為不了知實相,我們無始以來就是這麼顛倒的過著。
從去年八月份開始進行的二十四堂週三晚間的禪修課,到這一堂圓滿。接下來會慢慢帶大家進入密法的學習。
2021/07/14 米拉師姐隨堂筆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