認知 離於分別 現前 量
認知的定義:「明知者」即「覺知」的定義。「清淨而明知者」,即「認知」的定義。「覺知」,「明知」,「認知」三者是同義詞。
先了解清淨,再了解明知,認知的定義就會很清楚。定義,是名詞確定的解釋。定義,一定要具足該名詞完整的解釋。有名詞,一定有定義。
「清淨」可以從兩個面向解釋,一是體性,一是作用/功能。
體性清淨,心法不同於色法,不會被遮擋。例如,不會被牆壁,石頭,玻璃所阻擋,在房子裡面一想到台北101,腦海立刻清楚浮現,不受阻隔遮擋,曾見過的都無缺損也不會忘失。如同祖師大德所說,清淨心上映照的如果放出來,整個世界都裝不下,但也可以全收在心間。
體性清淨,指的是乾淨,沒有染污。我們常說心的自性是光明,染污為客塵。貪嗔痴的染污就像衣服上的髒污,是可以消除淨除的。在水裡泡一下,粗的灰塵洗掉細的還在; 用力去搓洗,細的塵垢就可以淨除。染污能被淨除的原因,就是因為心的自性清淨,體性是光明清淨,染污是外來附加在心上的影響,染污既然不是本具,也就可以消除。
功能上的清淨,就像鏡子,乾淨的鏡子,投射出來的是如實,一模一樣的。鏡子若是不乾淨,無關於物件是否暗沈,鏡面上投映出來的物件皆顯為暗沈。造做惡業,並不是因為心的體性為惡,心的作用本是清淨如實的。
明知,我們平常會說,「明白了嗎?」「明白了!」; 「知道了嗎?」「知道!」抓到了這個概念,知道了是大是小,是什麼顏色,這個抓到,明白,了解了的能力,就是明知的作用。
[現前知] 關於現前知的解釋,分二:[定義]及[分類] A. 定義 「已離分別且不錯亂的明知」,就是「現前知」的定義。「已離分別,且不錯亂之新的,不受欺誑的明知」,是「現量」的定義。 B. 分類 現前知分為四類:(1)根現前知,(2)意現前知,(3)自證現前知和(4)瑜伽現前知。 現量分為四類:(1)根現量,(2)意現量,(3)自證現量和(4)瑜伽現量。
「分別」這個詞,出現在「分別與觀察」或是「分別與無分別」的時候,雖然字是一樣,但是代表的意思不一樣。
「分別與觀察」,特別是用在修的時候,指的是「分別修」與「觀察修」兩種。分別修指的是信解這是為何,例如分別修心裡確定「這是大威德」,觀察修是「這是大威德的手,腳,法器等等」。但是當討論「分別與無分別」時,分別指的是錯亂的心,無分別指的是無錯亂的明知。但是在分別與觀察修的時候,分別修完全沒有錯亂的意思。雖然中文藏文裡面都用了「分別」這個詞,所以要特別注意。
無分別的心,眼耳鼻舌身五蘊上面的識,色聲香味觸,是無分別的心。意,阿賴耶識,心上的面的,就有分別,無分別兩種。五根上面只有無分別的心識。
現前知的定義,特別要注意兩個地方。
一)是現量的話,一定要遠離分別心。也就是轉過來說,就是無分別。
二)不錯亂的明知。錯亂的就不是現前知。
眼耳原本是不錯亂的識,但可能因為外內的影響產生錯亂,比如黃疸的人看到黃色的白淨雪山,或是戴著太陽眼鏡看到雪山變成灰色,這個錯亂是分別由內,由外產生的影響。或是壓著眼球看著月亮,月亮變成兩個,這些都是外力的影響,而不是根識體性上產生的。
量和非量。現前量,就是遠離分別,不錯亂知。現前「量」,就是新的,不受欺誑的明知。現前量,就是遠離再決知。現前的不錯亂,對應的是伺意知,現前指的是確定的,對比的是伺意知。不受欺誑,明知,明白。新的,不錯亂的,不受欺誑的,就是現前量。
教材整理 https://omratnacenter.org/心類學:現前知(上)(根現前知-意現前知)/
下密院昂然巴格西 如意寶樹佛學會住持 仁青桑布 [心類學教授開示-2021年6月27日/6月28日] https://omratnacenter.org/tag/心類學/ 藍熊同學整理筆記 #自心己意工作室